金發局李律仁:香港可通過公私合作以加速轉型融資發展

首页

详情

發佈時間:2024-11-28 14:32:5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曾業俊)香港金融發展局主席李律仁出席今早(14日)舉行的亞洲金融論壇早餐會時致辭表示,加速轉型融資流動、塑造大灣區及其他地區的永續未來,對於香港、大灣區乃至全球共同面臨的挑戰和機遇而言,是既及時又至關重要。踏入2025年,向永續未來過渡的緊迫性日益明顯,在亞塞拜彊首都巴庫(Baku)舉行的第29屆《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締約方會議(COP29)上,轉型融資被提升到全球議程,各國合作建立新的可量化氣候融資,以支持2025年後對於發展中國家的行動。根據國際可再生能源機構(IRENA)的數據,全球仍需要150兆美元的總投資才能實現攝氏1.5度排放路徑(1.5°C Trajectory)。市場分析顯示,這意味著全球每年的轉型融資缺口接近4兆美元,數字反映全球需要立即並持續努力調動國際金融資源。轉型融資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它是指支持向低碳氣候適應型經濟轉型所需的資金。


李律仁指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去年研究顯示,亞洲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每年將需要至少1.1兆美元用於減緩和適應氣候變遷。目前的投資遠低於這個目標,只有8,000億美元。這一巨大差距凸顯了針對該地區和具體情況量身定制創新融資解決方案的必要性。至於中國內地和香港,脫碳目標已將投資轉化為再生能源、基建和利潤。然而,建構和實施再生能源系統的成本仍然相對較高,而利潤率的影響亦有限。儘管如此,香港作為永續轉型融資者的角色從未如此重要,作為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者,香港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能夠將大灣區、內地和國際市場帶入這個新興的中心領域。


李律仁續指,首先,在公營和私營部門的協作生態系統推動下,香港已成為綠色和永續金融的領先中心,特區政府透過例如香港可持續金融分類目錄(Hong Kong Taxonomy for Sustainable Finance)這類國際統一的分類標準,以及世界一流的集資平台,為這項成功奠定基礎。私營部門同樣致力於永續金融,並將轉型融資列為優先事項。作為資產和財富管理中心,香港吸引了來自本地、內地和國際的多元資本,包括家族辦公室及專注於影響力投資的高淨值人士。公私合作關係對於加速轉型融資發展至關重要,能夠促進資源拉動、風險分擔以及公共政策目標與私營部門創新的協調一致。此外,香港還可以透過支持內地新興碳市場的整合,在碳市場方面發揮引領作用,為建立有效、有影響力的公共市場的國家策略做出貢獻。


李律仁認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加上其強大的生態系統、豐富的資本工具和深厚的專業知識,使其成為轉型融資領域天生的領導者。透過促進公私合作,香港可以推動創新項目,塑造大灣區及其他地區的永續未來。